【市场观潮】电商人转战实体店,“逆向迁徙”有何启示
眼下有一群原本的“电商人”,放弃网店攒了十几年的评级、客户,租铺面,做实体——据《中国青年报》观察,2024年“6·18”电商大促结束后,很多中小体量的商家开始考虑回到线下开实体店。而在这之前,有些大品牌就已经做出了改变。例如,去年,已经靠电商存活了12年的“三只松鼠”表态,未来3年要从线上70%占比变成线下70%。
数字化浪潮正汹涌,不少商家却迁回线下,这种选择看似“另类”,实则映射出消费市场的新变化。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悦己经济”崛起,人们看重商品实用价值的同时,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在实体店购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还能享受导购“一对一”的精准推荐。而通过营造氛围感、提供差异化服务,用心的商家可以与消费者建立起深度链接。
从另一个层面看,部分商家转换赛道也有苦衷。如今,电商经济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商家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更多的流量费、广告费、保险费。此外,部分品类的退货率一路走高,这对商家来说牵扯到一系列支出,不仅运费“打了水漂”,还涉及运输过程中的货损、重新打理上架的人工成本等,运营压力不可谓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体量的商家抽身而出、“激流勇退”,既是对电商生态的反思,也是对实体店价值的再探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遇本文系为网络转载到本站发表,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会立即删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