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见习记者 于 宏
券商积极披露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是推动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继连续两年保持全员披露ESG相关报告后,随着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上市券商ESG相关报告也如约而至。从中可以窥见,券商ESG建设正在迈入“质量深化期”,逐步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创新转变,从单一信息披露向全面整合跨越,从国内市场闭环向全球标准互认迈进。
在全面推进自身ESG建设的同时,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券商也凭借业务优势,加大对ESG领域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迈入“质量深化期”
2024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概念的20周年,也是全球ESG信息披露迈向标准化的重要一年,更是中国ESG政策的“大年”。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各行业ESG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与转型路径,ESG信息披露正在经历从“鼓励倡导”到“规范强制”的历史性转变。
2024年5月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我国首部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2025年,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面对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证券行业持续推进ESG建设,不仅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各业务环节,而且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架构,积极披露ESG相关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有效参考。今年以来,截至4月27日,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ESG相关报告。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核心中介机构,券商积极披露ESG报告是推动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对投资者、券商自身及行业生态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方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ESG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非传统财务指标的决策依据,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治理缺陷等,避免投资损失。对券商自身而言,ESG报告的披露有助于倒逼券商完善内部治理、推动绿色金融相关业务模式升级。
从当前券商ESG评级情况来看,华证评级数据显示,获得“AA”和“AAA”的券商合计有8家,包括华泰证券(AAA)、中信建投(AA)等,还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等9家券商被评为A级,获得“B”“BB”“BBB”的有21家,获得“C”“CC”“CCC”的有4家。
对于影响上市公司ESG评级的因素,华证ESG评级负责人刘尚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券商而言,在华证评级体系中,公司治理的权重最高,约为55%;其次是社会维度,约为35%;最低为环境维度,约10%。”
梳理券商最新发布的ESG相关报告可以发现,券商ESG建设在“质量深化期”的探索与实践正呈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格局,对于ESG建设,不少券商已从形式上的合规转向实质性深入应用。
助力绿色经济
随着ESG理念越来越受到公众认可,ESG市场不断向更成熟、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为券商提供了多元化、差异化的业务机会。
其中,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实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战略地位已跃升为证券行业ESG生态建设的重要议题。券商发布的ESG相关报告也全面披露其在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的布局情况,以及积极助力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成果。
对于绿色金融为券商带来的业务机遇,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为券商带来了丰富的业务机遇。券商可凭借自身专业优势,通过积极开展绿色债券承销、设立绿色产业专项基金等方式布局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同时,企业低碳转型的需求也为券商创造了广阔的业务空间,券商可通过帮助传统企业发行转型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低碳生产设备购置等,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
当前,券商正持续创新绿色产业投融资方式,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2024年,券商承销(或管理)绿色债券(或ABS)1674.1亿元,承销低碳转型债券267.9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产业,助推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问题。另外,ESG基金日渐成为投资者参与绿色投资的重要方式,截至2024年末,券商管理ESG主题基金规模已超1000亿元。
发力多元机遇
当下,碳金融也成为券商ESG布局的重点领域。作为碳交易的助推剂,碳金融通过多元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推动市场建立合理的碳定价机制,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提升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效率。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券商近年来不断加大碳金融方面的布局。2024年12月底,8家上市券商相继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复函,正式获准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券商碳金融业务逐步驶入“快车道”,业务类型从单一交易类型向多元化服务发展,市场角色从被动跟随向主动塑造转变,内部机制建设方面也逐步健全,整体布局呈现多点开花和逐步深化的特点。
李菁表示,在碳交易业务方面,券商能够充当有效的中介角色,帮助企业高效完成碳排放配额交易,满足其减排履约需求,同时为投资者创造参与碳市场投资的机会。碳金融衍生品创新也有望成为券商业绩的新增长点,券商可以设计并发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产品,丰富碳市场的投资工具,提升市场的流动性与活跃度。
在ESG蓬勃发展的当下,证券行业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强化金融服务供给,为绿色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注入强劲动力,赋能“绿水青山”,共筑绿色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