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成为今年上半年表现最佳的大类资产,现货黄金上涨25%。
今年黄金以2623美元/盎司开盘之后,一路上涨。随后受全球地缘摩擦和关税战等因素的影响,现货黄金4月22日最高冲至3499.45美元/盎司,最高涨幅突破30%。此后开始高位震荡,截至6月30日上午11点,黄金现货报价3280美元/盎司。根据同花顺统计,自2023年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上涨80%。
黄金持续上涨三年
黄金已经连续三年上涨,2023年当年以1826美元/盎司开盘,当年上涨13.12%,年末突破2000美元/盎司,达到2062美元/盎司;2024年,黄金继续高开高走,当年1月1日,黄金以2065美元/盎司开启了一年的上涨态势,盘中最高冲击2789.92美元/盎司,最终以2624.92美元/盎司收盘,全年上涨27.3%。进入2025年之后,黄金更是势如破竹,以2623.8美元/盎司开盘,随后随着地缘摩擦不断升级,以及特朗普关税大战的影响,黄金一路上涨,虽然华尔街不停“撕报告”,但是仍然赶不上黄金的涨幅。
今年开年的时候,多数华尔街的报告都认为黄金会涨,但是涨幅会小于去年,认为3000美元/盎司,会是黄金上涨的一个“大坎”,但是显然低估了黄金的受资金追捧的程度,还没有过完一季度,便站上了3000美元/盎司,盘中几乎没有任何阻力。
已成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
由于黄金价格节节攀升,不少银行不得不调整黄金的投资起点,有银行甚至调整至1000元/克。光大银行此前发布公告称,根据黄金积存业务相关监管规定,为顺应市场变化,该行将从2025年4月8日9:30起对黄金积存个人业务定期投资起点金额进行调整。本次光大银行将黄金积存个人业务定期投资起购金额由700元调整为1000元,单次上调幅度接近43%。这也是目前积存金起点最高的银行。
招商银行随后于4月30日发布公告称,于5月8日9:10起,将黄金账户活期及黄金账户定投按金额认购的起点由800元调整为1000元,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定投计划(含普通定投与智能定投)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今年招商银行已经先后四次调整积存金起购金额。
随后建设银行也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变化,加强业务风险管理,该行自5月6日9:10起,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点金额(包括日均积存及自选日积存)由800元上调至1000元。
全球央行同步“买买买”,也是助力黄金大牛市的推手之一。欧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黄金占全球官方储备的比例达20%,超过欧元的16%,但仍低于美元的46%。报告还指出,2024年是央行连续第三年购金超过1000吨,是上个年代年均水平的两倍,购金速度创历史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主要增持黄金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土耳其和波兰。
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5月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规模报7383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实现连续7个月增长。
超四成央行明确要继续买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逾九成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首次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也较2024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近43%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自身黄金储备。即便金价屡创新高,且全球央行已连续15年净购入黄金,各央行依然对黄金青睐有加。世界黄金协会称,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与地缘局势不确定性持续,黄金将继续作为避险资产用以对冲风险。
后市
摩根大通:2029年将达6000美元/盎司
截至目前,华尔街大行中,摩根大通的观点最为乐观。摩根大通预测:黄金价格将在2029年达到6000美元/盎司。这一数字意味着从当前约3300美元水平还需上涨80%,将创造人类货币史上的新里程碑。
摩根大通的预测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资金迁徙效应:全球投资者持有约54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若其中0.5%转向黄金(约2736亿美元,相当于2500吨),将远超全球年矿产金量(3600吨),引发供需失衡。
二是去美元化加速:2024年全球央行美元储备占比降至57.4%(1995年以来新低),黄金储备占比升至18.3%;2025年央行购金量预计达850吨(同比增22%),新兴市场央行成主力。
三是技术面突破强化了看涨预期:金价从2020年低点1451美元翻倍至3000美元仅用5年,远快于此前两轮牛市(均耗时12年)。更值得注意的是,突破整数关口的时间呈几何级缩短:1000到2000美元耗时12年,2000到3000美元仅5年,3000到4000美元可能只需2~3年。这种加速曲线符合资产价格在重大范式转移中的典型特征。
简而言之,摩根大通认为微小的资产配置调整在巨量基数下形成“海啸效应”,叠加供应刚性,金价可能会涨至6000美元。
高盛也非常乐观,高盛最新发布的投资者报告中指出,在其“基本情景”预测中,随着各国央行和投资者的结构性需求持续增强,到2025年底,黄金价格将攀升至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中期,金价将进一步上涨至4000美元/盎司。
花旗则相对谨慎,也是率先改变观点的。花旗预计金价将在今年三季度达到顶峰,也就是3100到3500美元/盎司,然后逐步开始回落。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金价将回落至2500到2700美元/盎司区间,较当前的远期价格下跌约20%到25%。
相关
全球黄金市场差异大 亚洲忙扫货美国忙抛售
近日,全球黄金实物市场呈现出显著分歧,亚洲买家持续扫货,而美国投资者却在高位套现。
美国市场上金条和金币供过于求,部分贵金属经销商将溢价降至六年来最低以刺激销售。散户出售黄金需支付额外费用,如Money metals Exchange LLC购买一盎司美国鹰扬金币费用从四年前的175美元降至20美元,卖家如今要付约20美元,2021年出售还能额外获121美元。美国铸币局5月鹰扬金币销量同比暴跌逾70%。过去三年,北美和西欧对金条和金币的需求持续下降,2025年第一季度的差距达到自2014年有记录以来最大,主要由美国市场抛售驱动。
市场人士分析,美国散户投资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政府债务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变得漠视,在金价上涨后准备获利了结。研究咨询公司metals Focus Ltd.董事总经理Philip Newman称,许多美国散户倾向支持共和党,不抵触特朗普行事方式,购买黄金的理由减少。花旗集团大宗商品策略师Kenny Hu表示,美国投资者现在觉得情况尚可,关税、地缘局势等问题可通过谈判解决,美国经济增长或许不差。
2025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对金条和金币的需求强势增长3%,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2%,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涨幅超30%。最初对亚洲经济体受特朗普关税冲击的担忧,以及本国货币贬值的担忧,使黄金成为亚洲投资者首选资产,他们在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上涨中发挥关键作用。新加坡贵金属经销商GoldSilver Central董事总经理Brian Lan称,东南亚投资者因缺乏其他投资选择,将黄金视为战略性资产,深知其在不确定时期是保险资产。
现金购买黄金钻石等
下月起超10万元需上报
反洗钱监管持续升级。
央行近日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称,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该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与此前相比,此次提交大额报告的起点金额增加了5万元。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相关通知,将需要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的情形定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
《管理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的贵金属,是指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等;本办法所称的宝石,是指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的实物形态。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一直以来,由于贵金属交易存在交易金额大、流通性强等特点,国际社会普遍将其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高风险领域。当前,洗钱犯罪手段日益隐蔽复杂,传统监管模式已难以应对。不断出台的相关细化行业规定也凸显出监管部门打击洗钱违法活动、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的决心。
本报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环球网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