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普盛宴 点燃科学梦想

内容摘要◎本报记者 陆成宽    污水一秒变清水,有什么科学奥秘?池塘里的荷叶为什么会“出淤泥而不染”?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找到。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百余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污水一秒变清水,有什么科学奥秘?池塘里的荷叶为什么会“出淤泥而不染”?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找到。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百余个科研院所和三所院属高校“打开大门迎客人”,开放国家级科研场所,推出科普剧、科学公开课、科学实验等科学体验活动,为公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液态空气“充电宝”、不怕水的纸、消失的颜色……本周末,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变成“科学游园会场”,30余个科学实验在这里上演,这些实验涵盖了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物理、激光技术等多个学科。在活动现场,“理化嗨剧场”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大型科学实验秀全天滚动上演;胡忠军研究员等表演的《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用科学解读哪吒神话里的“超能力”。

    “蛋白质结构3D可视化”项目,让观众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亲手改造分子结构;“搜索增强大模型GoMateS”互动问答系统,实现科普知识的智能实时解答;“科幻解密寻宝”游戏,让小朋友通过参与寻宝学习科学知识。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系列成果展示和游戏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可。

    小黄鸭戏球、探索电池的秘密、肿瘤“狙击手”……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有趣生动的科普互动小课堂全天“开讲”。小朋友们穿上实验服、戴上实验手套成为了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组装电池,体验石墨烯电池的制作过程;制作简易“流化床”,感受固体像液体流动起来的奇妙;制备不同的靶向药物模型,了解靶向药物蕴含的科学原理。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公众走进钱学森、郭永怀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力学所展馆以及爆炸洞展厅,通过聆听老一辈科学家事迹,真切感受科学家们科学报国的情怀和担当。

    公众科学日期间,院士群体继续发挥“四个表率”作用,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围绕多个学科领域、多个公众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科普讲座、在线问答和互动交流,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金奎娟院士作了题为《探索光与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的科普演讲。她以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通俗地介绍了低维氧化物在“光控材料”、智能感知与类脑计算中的应用,展现了光学研究如何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力。

    在物理所哔哩哔哩主题科普展区,视频博主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用增强现实技术拆解航空发动机,在重塑学习体验的同时,更强化了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的主题为“以科学之问 启未来新程”。自2005年起,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连续举办21年,已经发展成为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品牌科普活动之一,不仅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更是公众了解科技进展、与科学家交流的重要渠道。

    (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